|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wǎng)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網(wǎng)絡熱點 » 調查顯示近六成大學生表示自己不會做飯

調查顯示近六成大學生表示自己不會做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2-25 10:19  瀏覽次數(shù):22
   國外媒體曾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問起中國留學生給外國大學生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時,外國學生紛紛稱:“他們很愛做飯,也很會做飯。”中國留學生對于做飯的用功和講究,連外國人都發(fā)現(xiàn)了。
 
  一名90后的中國留學生在微博中寫道:很多中國孩子留學之后,從十指不沾陽春水,進化到可以在飲食方面自給自足。他自己也從什么都不會迅速進階,四個月后成為煮飯達人。
 
  那么,在中國內地高校,大學生們都會做飯嗎?
 
  調查:超四成大學生會做飯
 
  “親,會做飯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的校園記者當起了數(shù)據(jù)調查員,雖說各個高校的調查結果不盡相同,但平均數(shù)據(jù)很能說明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會做飯的大學生只有43%,從來沒有想過要學習做飯的大學生占到了18%。而“會做飯”的學生也有很大一部分只能“煮飯、下面、蒸饅頭、打下手等,不會炒菜”。只有19%的同學表示“會炒很多菜”,24%的同學表示“只能炒幾個家常菜”。
 
  在會做飯的同學中,在家經(jīng)常做飯的只占21%,有“想做飯,但做不好”想法的學生占46%,表示“現(xiàn)在家長做飯,以后成家了再做飯”的占58%。大部分學生在家做飯都是以“體驗”為主,沒有當作日常生活必要的一部分,不過72%的學生表示“不做飯但可以洗碗”。
 
  “如今生活節(jié)奏這么快,像做飯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不會也無妨嘛。只要你有足夠的經(jīng)濟能力,什么樣的佳肴美味吃不到啊!大學生還是應該把時間放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西安外國語大學學生趙億嬌說。
 
  有不少人認為,由于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只有放假回家才接觸家務事,因此做飯的重要性對在校大學生來說真是微乎其微。
 
  原因:家庭及環(huán)境差異所致
 
  那么影響大學生是否會做飯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從小,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給我做飯,我就邊看邊學然后自己摸索,放假在家基本上都是我做飯。”李同學說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每次在網(wǎng)上看到什么好吃的,就想著自己做,另外她覺得做飯是件很好玩很新奇的事情,吃到美食更是開心不已,所以,做飯根本難不倒她。
 
  “我覺得父母工作已經(jīng)很辛苦了,所以我就想著能為父母分擔一些,想讓他們一回家就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于是,我就學做飯。”金同學的想法和許多會做飯的學生一樣,所以進廚房對他們來說也是常事了。
 
  雖說做飯是一項基本生存技能,但是在當今社會,由于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不會做飯甚至已經(jīng)成為存在于年輕人生活中的普遍現(xiàn)象。甚至一些已經(jīng)成家的年輕夫妻,不是下館子就是娘家婆家到處蹭飯。對于大學生而言,學習勢必是最主要的任務,相當一部分家長也認為做無關學習的事情等于浪費時間。
 
  “初三就學會了炒豆芽,燜米飯,炒雞蛋西紅柿,炒土豆絲,現(xiàn)在好像會的還是這么多。”提起自己的做飯經(jīng)歷,大二的林梅有點不好意思了。中考結束的時候林梅跟著奶奶學會了做幾道簡單的菜,可是剛感受到下廚樂趣的她很快就被高中繁重的課業(yè)束縛住了。身為教師的父母也不愿意林梅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做飯炒菜上,所以她的廚技始終停留在初級階段。
 
  一些從沒有做過飯的大學生表示,他們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做,而是家里人不讓他們做。陳同學說父母都寧可自己累點兒也不想累著孩子。“每一次回家的時候,我就告訴我媽,我想學習怎樣做飯。我媽就不同意,她老說我還小,要么就說我在外面上學,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不讓我插手。”
 
  觀念:城鄉(xiāng)大學生態(tài)度不同
 
  “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和我,而奶奶年紀大了,我身上的擔子也就重了。做飯、干家務對于我來說沒什么大問題。農(nóng)村的孩子早當家!”來自農(nóng)村的大二學生洪志坤說道。而生活在城市的大學生周東良則有著不同的回答,“在家上學的時候,每天要上課已經(jīng)夠辛苦了,平常有點空閑時間都去玩了,干家務,做飯都不太會。”周東良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得到父母無微不至關照的他當然不需要擔心會不會做飯這個問題。
 
  校園記者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會做飯的大學生中農(nóng)村籍學生占到76%,而城市大學生僅占到21%。
 
  “做飯對于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談起做飯,西安政法大學大四的王瑤很自信地告訴記者。王瑤在家中4個孩子中排行老大,在農(nóng)村,作為老大的王瑤很早就開始在廚房中忙活。“剛開始的時候,會做的種類很少,包的餃子一煮就爛,有時很喪氣,但是又不得不做。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習慣了。馬上就要進入社會了,物價總是超乎我們的承載能力,會做飯,就節(jié)省了一大筆開支。”
 
  “以前是不會做飯的,但是現(xiàn)在開始慢慢學了。”已經(jīng)大四的王偉說道。在他的出租屋里有一本熬湯的食譜和一本家常菜的食譜。“眼看著就要畢業(yè),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準上班族了,不可能一直讓家里承擔我的生活費。自己當家后才知道當家的不易,一頓早餐外加午飯和晚飯,這一天吃下來就得二十好幾,但是,買幾塊錢的食材自己回家做,既營養(yǎng)又經(jīng)濟。”
 
  不過,也有大學生持不同的觀念。“如果以后畢業(yè)工作了,可以和父母同住同吃,或者請保姆來做”,西北大學大一學生王俊杰對不會做飯并不擔心,“現(xiàn)在社會進步了,應該有很多選擇方式,不一定非要自己做家務。”
 
  對此現(xiàn)象,學生家長丁先生感嘆道:“如今家庭的某些傳統(tǒng)功能被社會所取代,比如快餐的盛行就威脅到了家庭飲食的存在,生育服務已經(jīng)由社會接管,連家務也由保姆或者家政公司來做。但是不管社會如何變化,都存在一個常數(shù),這些常數(shù)就需要我們把某些東西保留下來,家庭就是這樣一個常數(shù)。所以年輕人有必要去經(jīng)營、維護它,并把一些傳統(tǒng)價值傳承給下一代。”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