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卻硯簡介 苴卻硯,以硯石產于攀枝花市金沙江畔彝鄉(xiāng)之地,古稱 苴卻 而得名。 苴卻 制硯可追朔到唐朝,明清時就已名揚海外清宣統(tǒng)年間〈1909〉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中國云南選送的三方苴卻硯一舉獲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攀枝花的開發(fā)建設,苴卻硯也得以重放光彩二十多年來,苴卻硯在國際國內多次獲獎,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還將此作為國之重禮贈送外國元首。 苴卻硯以其無與倫比的石質和豐富多彩的石品被譽為 硯中珍品 、 文房瑰寶 。苴卻硯石質細膩耐磨益毫,呵氣研墨;存墨不腐,歷寒不凍;撫之如嬰兒肌膚,扣之清脆鏘然;其色墨黑如油。 苴卻硯石品集四大名硯之優(yōu)于一身。石眼鮮活瑩潔傳神;金星、眉子、豐富眾多遠勝端歙。還有黃、綠玉帶膘;冰紋、火絡、魚腦凍;水藻、化石金銀線、色紋繽紛 .全國制硯高師,云集于此,敬業(yè)愛硯,因材施藝,苴卻硯雕,以形成獨特的詩情畫意,而具有文氣的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