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速度快,占地面積小,且適合于全天候施工,受氣候條件影響小。用熱軋H 型鋼制作的鋼結構的施工速度約為混凝土結構施工速度的2-3倍,資金周轉率成倍提高,降低財務費用,從而節(jié)省投資。以上海浦東的“金茂大廈”為例,高近400 m 的結構主體僅用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了結構封頂,而鋼混結構則需要兩年工期。
新與舊的對決正是在這種內在驅動之下,人類在能源開發(fā)利用過程中不止一次地推動了能源系統(tǒng)的演替,具體表現(xiàn)不僅包括能源技術的進步,也包括能源結構、能源生產消費方式、能源體制、能源觀念上的重大變化。這種演替產生了巨大的推力,每一次能源都伴隨著一波工業(yè),先是產業(yè)和經(jīng)濟,帶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然后是社會,推動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變革,后是文化,導致文化觀念體系的深刻變化。“每一個偉大的經(jīng)濟時代,都是以新型能源機制的引入為標志”,《第三次工業(yè)》作者杰里米·里夫金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