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川巡撫錢邦芑為避 孫可望 之禍,于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亡命西行入黔,沿福泉、甕安一線經(jīng)白泥至松煙,被有著江南韻致的山水所吸引,遂削發(fā)為僧號大錯和尚,命石群石壁為他山,筑湖植柳,種茶怡情,淡薄名利,隱身著學(xué),創(chuàng) 柳湖書院 傳播巴蜀和江南文化逾七年。 他山 在距松煙集鎮(zhèn)約兩公路的松煙村他山組,該村民組因 他山 而得名。那里有層層的梯田浸潤著水汪汪的藍天,一野茶山呈丘陵狀緩緩地延伸,林中一片高低錯落、奇形怪狀的小石林,猶如蘇州園林中敷設(shè)的座座假山,卻是天然生成。仕途折翼的錢邦芑政治上已然心灰意冷,遂寄情山水而勤于著述、著作等身。散落林間的 他山 、 玉屏洞天 、 藏書筐 、 梅倉 及 明少保錢開少放歌處 等18處石刻至今猶存,系錢邦芑在此居住期間,依奇石之情狀,賦義命名的。 他山 兩字于巍峭陡立的石壁上,正楷直書筆力蒼勁,每字約0.4平方米。其右轉(zhuǎn)彎處有一剔地摩崖,長約0.9米,寬0.6米,正楷豎刻 錢開少放歌處 ,款記 永歷丁西春題 6個字。正是這些奇峰怪石上那些無言的文字以及二十四卷殘缺不全的《他山.易經(jīng)》,如一粒粒純正的文化種子,早被清風(fēng)適雨散播在余慶這塊厚土沃壤里了。 他山摩崖群于198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各地文人墨客趨之若鶩一睹芳容,而松煙鎮(zhèn)對 他山 文化進行挖掘,也以其作為集鎮(zhèn)名片示人。以 他山 綠茶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