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黑陶
龍山黑陶,以其古樸典雅的特色和新穎別致的造型而受青睞,成為對外交往的饋贈的佳品和現(xiàn)代家庭收藏、擺設的藝術珍品,它不僅在藝術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經濟生活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一、鮮明的特點
城子崖出土的龍山黑陶器型獨特,造型美觀,質地堅硬,種類繁多,其色烏黑,外表光亮,胎壁細薄,做工精巧,令人嘆絕。陶器上用作裝飾的花紋和少量的鏤孔圓紋,勻稱端正,質樸大方,從實用出發(fā),追求美的表現(xiàn)形式,集中體現(xiàn)了制作者的藝術觀念和對美的探索。較為復雜的陶器,造型設計更為精巧,美觀而實用,主體和附件十分和諧。深然一體,典型的陶器 規(guī)鬲的造型,整體象一個鳥形,鉤鈕蓋的造型活象一只鳥頭,器物主體部分和附件(如蓋、耳、鼻、足等)的造型設計巧妙,既美觀又實用。單是器蓋,就有多種樣式,并可一器多用。如覆盆式陶蓋,正則為盤,反則為蓋。
城子崖制陶工藝極為精湛,由于火候的掌握和制作方法不同,不僅可得不同厚度的胎壁,而且可得白、灰、紅、黑、灰紅、黑灰等十幾顏色,其中蛋殼黑陶堪稱上乘:一件高20厘米的高足杯,其胎壁僅為1 2毫米,重量只有50克,且各部位精雕有密集的幾何鏤孔,可謂技藝絕倫,故有 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 的美譽。
二、獨特的工藝
新一代龍山黑陶在燒制工藝上,是根據(jù)當?shù)啬噘|特點和古代制作方法研究產生的。具有實用、巧妙、節(jié)約的優(yōu)點。在成型制作上,主要有可塑法和注漿法兩大工藝流程。
可塑法有選料、球磨、壓濾、真空煉泥、陳腐、拉坯、干燥、修坯、壓光、刻制、磨光、干燥、燒制等17道工序,它主要用于瓶、器等型狀變化大和比較不規(guī)則的制品生產。先將精制的可塑泥塊放到成型機上拉坯成型,當干燥到一定程度時,再將坯體放到成型機上修坯、壓光,坯體含水為8 12%時,進行刻制,隨后磨光,待含水率再降至一定程度,即可裝窯燒制。
注漿法有選料、配料、選型、翻模、注漿、干燥、脫模、修坯、壓光、燒制等14道工序,它主要用于圓雕、浮雕類異形制品的生產,比可塑法工藝流程短,是一種較先進的制作方法。
在燒制上,則重點采用傳統(tǒng)技術與現(xiàn)代技術結合的循序升級滲炭法,使產品達到通體透黑,產品黑度越高,表面越亮,充分展現(xiàn)黑陶的特色。
由于選料考究,做工精細,不僅器物均有鏤孔和紋飾,而且姿態(tài)萬千、品種多樣,紋飾與造型、色澤與形象和諧自然,具有高雅、簡煉、明快等特點,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