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繽紛,琉璃碎夢。
作品為龍泉青瓷哥窯開片工藝制品,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是宋瓷中具有時代特征的一種典型器物。流行地區(qū)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后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拘沃茷槠部?、細(xì)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xì),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nèi)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歷經(jīng)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xiàn)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關(guān)于“玉壺春瓶”名字的來源,一般的書籍都說是因宋人的詩句“玉壺先春”而得名,也有說是因“玉壺買春”而得名,但前者僅是四個字,完整的詩句是什么,什么人作的,題目是什么,都不得而知。進一步說,即便知道了這首詩的全部,但一句詩是如何與這種撇口、細(xì)頸、垂腹、圈足的器物聯(lián)系起來的呢?也很難說清楚?!坝駢刭I春”四字倒是可以查得到出處。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玉壺買春”四字在這里的意思是用玉壺去買“春”(“春”指酒),玉壺指玉制的壺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壺;至于這種壺的形狀是否就是現(xiàn)在所見的“玉壺春瓶”,二者是否能夠直接聯(lián)系起來,均難考實;也有某種可能是后人用“玉壺先春春”(或“玉壺買春”)來附會現(xiàn)在的玉壺春瓶,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