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與阿里的助推下,打車應用開始大筆“燒錢”。按照嘀嘀打車每乘客10元減免的推廣策略,以及每日4萬名活躍用戶來看,不計入用戶增長的情況下,全年對用戶端的投入費用就至少達1.46億元。而這種大筆“燒錢”背后的互聯(lián)網巨頭,究竟是意在何處?
巨頭意志
在北京北四環(huán)行駛的一輛出租車上,的哥張陽(化名)正困惑地打著電話,電話那一頭是某打車APP的客服人員,她告訴張陽,如果想保證手機上的打車APP使用正常,可以嘗試卸載另一款打車APP。
這正是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競爭寫照。一名快的打車人士對記者表示,近日來,總有司機朋友反饋對方客服有這種誘導惡意競爭的行為。而嘀嘀打車的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其應用產品遭到了對方客服的惡意誘導。
兩款打車應用的競爭背后,反映了強烈的資本意志。嘀嘀打車CEO程維對記者表示,騰訊已成為嘀嘀打車的主要投資者。而快的打車COO趙冬也對記者表示,阿里巴巴會繼續(xù)加強對快的打車的投資,目前雙方已開始業(yè)務整合。
在騰訊與阿里的助推下,打車應用開始大筆“燒錢”。按照嘀嘀打車每乘客10元減免的推廣策略,以及每日4萬名活躍用戶來看,不計入用戶增長的情況下,全年對用戶端的投入費用就至少達1.46億元。
而這種大筆“燒錢”背后的互聯(lián)網巨頭,究竟是意在何處?
“燒錢”競爭
在拿到中信產業(yè)基金和騰訊的總計1億美元C輪融資后,嘀嘀打車開始了更為兇猛的一輪市場推廣動作。
按照方案,用戶在使用微信來支付嘀嘀打車時,嘀嘀打車會獎勵司機10元,每天限定最高50元;減免乘客10元,每乘客每天30元封頂;以及1萬名乘客的免單計劃。
而快的打車則在2013年12月,就已宣布了聯(lián)合支付寶每用戶獲得30元話費返還的推廣方案。
電商分析人士李成東對記者表示,嘀嘀與快的的競爭,背后也是騰訊與阿里的線下競爭,也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競爭。
這是一場比拼“燒錢”能力的競爭。
一名打車應用從業(yè)人員對本報表示,從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市場推廣來看,每家每年的推廣費用至少在數(shù)億元人民幣級別。以嘀嘀打車的數(shù)據為例,每名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至少獲得10元減免,而僅從嘀嘀打車接入微信的頭三天來看,用微信支付的用戶數(shù)就已接近每日4萬單。僅以此靜態(tài)數(shù)據來看,全年在用戶端的投入就在1.46億元人民幣。
上述人士預估,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每年的市場費用約在3億~4億以上,而從嘀嘀打車最新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來看,2015年資金就會出現(xiàn)緊張,必須進行下一輪的融資。
為了保證自身的市場規(guī)模優(yōu)勢,除地域擴張以及瘋狂砸錢之外,國內打車應用市場的收購整合也在進行。
2013年年底,阿里巴巴已通過投資大黃蜂打車應用,然后與快的打車進行整合。根據易觀的數(shù)據,2013年第三季度,居于國內打車應用前五的分別為快的打車、嘀嘀打車、搖搖招車、大黃蜂和打車小秘,市場份額分別為41.8%、39.2%、9%、3.9%、2.5%??紤]到快的打車已與大黃蜂進行整合,兩者市場份額共為45.7%,位居第一。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嘀嘀打車、騰訊方面已與搖搖招車進行接觸,而一旦嘀嘀打車與搖搖招車完成并購,二者市場份額共為48.2%,即能改變市場格局。
巨頭意志
李成東認為,打車屬于出行服務,而出行服務是重要的O2O場景之一,在O2O領域,除了以餐飲為主的本地生活服務外,打車是一個重要的O2O應用。因此,布局打車應用,也反映了互聯(lián)網巨頭布局O2O生態(tài)的需要??梢钥吹降氖牵⒗锇桶团c騰訊都在通過自身的產品資源和用戶資源與其投資的打車應用進行整合。
以嘀嘀打車為例,使用微信支付的司機數(shù)量已達20萬人。李成東表示,打車行為對用戶線下支付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而一旦用戶習慣了在線下對某個支付工具的依賴,則可能改變目前單純PC電商的支付格局。畢竟線下的實體經濟交易規(guī)模比線上電商大得多。
但支付只是打車生態(tài)中的一環(huán)。除支付外,用戶在使用打車應用中,所積累的打車路徑軌跡的數(shù)據,對互聯(lián)網巨頭也具有戰(zhàn)略意義。比如,一個用戶經常去某些地方,以該名用戶為單位,就可以進行生活服務推薦,互聯(lián)網巨頭可以收集這些數(shù)據用于其他的移動布局。
李成東認為,嘀嘀與快的誰能跑得更遠,除比拼燒錢外,也折射出背后騰訊與阿里在O2O生態(tài)上的比拼。除支付外,打車行為還將依賴于地圖服務,以及與目的地有關聯(lián)的本地生活服務。而阿里已經收購了高德,在地圖服務上領先騰訊一環(huán),而雙方就移動支付來說不相上下,在本地生活服務上,雙方也在賽跑。
程維認為,打車應用是巨頭想做,但自身做不出來的,因此只能通過投資行為來布局。打車應用的價值鏈并不在前端,而在后端,目前大家只是看到了前端的比拼。但前端的比拼是臟活、累活,需要創(chuàng)業(yè)團隊自身來完成。
程維認為,雖然目前缺少盈利模式,但國內打車應用的明天并不是搶著要去賣給巨頭,而是在巨頭的資源支持下相對獨立地發(fā)展,而任何一款互聯(lián)網應用在用戶相對壟斷后都不能找到贏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