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在帝都,一個身形比較胖比較可愛的朋友,在我們朋友圈子里的吉祥物一樣的存在,之前他在北京跟他朋友一起做一個打車應用,他們團隊很小的時候很快就拿到了某著名投資機構(gòu)的幾百萬人民幣的投資。
那時候,打車應用剛剛起來,誰都看得出來這里面是一個大機會。打車頻率高、乘客打不到車、司機空載耗時耗油,打車應用完美解決這之間的連接問題,是一個真真正正能促進社會運轉(zhuǎn)效率的工具。那時候全國涌起大堆打車應用,而且基本上都能很快拿到投資。在北京像我朋友這種規(guī)模的打車應用創(chuàng)業(yè)公司就有十幾家。誰到知道初期就是要燒錢圈市場,否則根本沒有玩下去的余地。于是,跟團購剛起來一樣,整個市場一片混亂,用戶習慣也還沒形成,用戶搶奪非常厲害。
后來,有一段時間,官方出場整頓,要收編打車應用。大量打車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內(nèi)憂外患之下退場,時至今日,整個市場只剩下幾個玩家,主要競爭者是兩個大玩家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我朋友所在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也不得不解散收工。當時政策不利,大家都不知道這類產(chǎn)品前途如何,我們都開玩笑說這個朋友玩垮了一個行業(yè)。
不過,經(jīng)過了政策搖擺那一段時間,打車應用之后發(fā)展非???,而且資本動作頻頻。之前13年上半年就爆出阿里投資快的打車,當時嘀嘀打車仍在北方與搖搖招車大戰(zhàn)的時候,快的打車完成了在杭州的市場的圈地,正在進軍上海。到下半年,阿里繼續(xù)注資給快的,讓快的收購了大黃蜂。騰訊也已投資了嘀嘀打車。此時長三角已然是快的的天下,但嘀嘀也已在北京取得領(lǐng)先的市場優(yōu)勢。1月2日,嘀嘀打車宣布獲得C輪融資,騰訊繼續(xù)跟投,融資金額為1億美元。
在13年末,快的打車揮軍北上,開始大肆入侵北京市場。同時,嘀嘀在大力保護北京市場的同時,也在全國鋪開,重點侵入上海深圳等南方一線城市。打車市場已然淪為了騰訊和阿里兩大巨頭之間的對決。兩大巨頭財大氣粗,可以預見,14年他們將在全國展開激烈的廝殺。
騰訊和阿里之間的競爭在13年漸漸走向前臺,尤其在騰訊推出微信支付之后,阿里兵荒馬亂不擇手段地狂推來往,并且讓支付寶更快地走到移動端,走到線下,跑馬圈地占領(lǐng)線下支付。甚至前不久阿里還針對騰訊游戲推出了手游平臺。同時,騰訊也在借助微信的超高頻度的使用,推動微信支付的普及。
如今,打車市場在巨頭入場之后,一切都不是原來那么簡單。為了推動自家產(chǎn)品對移動支付市場的進取,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競爭已經(jīng)綁定到了嘀嘀和快的的戰(zhàn)爭上。一來首先移動支付確實在改善打車時候的支付體驗,二來當然是通過打車這個場景推廣各自的支付方式。同時,騰訊也在借助自家產(chǎn)品渠道推廣嘀嘀打車,微信里目前已經(jīng)引進了嘀嘀打車,在微信銀行卡功能就可以直接使用嘀嘀進行打車。騰訊和阿里,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嘀嘀和快的,不同層次的全面戰(zhàn)爭已然展開。
前幾天我到北京出差,下午五點多參加完一個會議出來打車去趕一個飯局。其實我是沒有使用打車應用的習慣的,其實在深圳打車還是挺容易的,一般都用不到。于是我首先是在酒店門口站著打車好一會,但完全不見有空車來的趨勢,只好考慮用嘀嘀打車。
其實我手機里是有裝嘀嘀打車的,但想起微信里有嘀嘀打車,還是從微信里打車。因為微信在我手機上放在一個最常用最顯眼的位置,打開微信實在是太容易了。這肯定是嘀嘀打車的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
打車之后有一個師傅搶了我的單,但是他說他在相距不遠的一個路口,周圍塞車嚴重,他兜不過來,讓我走過去。我看一下地圖確實如此 ,但走過去一看,那是一大道邊的路口,一排的士趴那呢。囧。原來他們?nèi)硕嗟臅r候直接趴著搶單,都不到處跑了。那次打車我發(fā)現(xiàn)嘀嘀打車在大幅度補貼微信支付用戶,只要你使用微信支付付車費,對乘客來說車費立馬可以減少十塊,對司機來說也是有補貼的。
即便如此,微信支付想要普及卻還不那么容易,仍然需要時間。那次打車我提出使用微信支付,司機師傅說他沒有什么設備不支持不能微信支付。從微信里嘀嘀打車的設計來看,微信支付似乎是支付給了嘀嘀打車,估計如果要使用微信支付還需要司機從嘀嘀那邊辦好手續(xù),到時可以從嘀嘀那邊接過積累的付賬。不過,在打車過程中司機一直開著嘀嘀打車,時不時響起乘客語音叫單,有些下單乘客直接要求必須微信支付。
在那次打車,我也跟師傅聊了一下,他說他嘀嘀和快的打車都用,但還是嘀嘀用得多,他所知道的司機朋友也是嘀嘀用得多。畢竟乘客也是嘀嘀用得多。師傅還說了一個事情,他說快的送的充話費的卡是騙人的,充了之后完全沒反應。但嘀嘀就不一樣,充值了之后很快就發(fā)來短信表示充值成功。可以看出來,充值的不同結(jié)果讓兩個產(chǎn)品在師傅心里明顯有了不同的地位和看法。也直接看出來目前打車應用的補貼燒錢對市場的重要性。在帝都幾次從微信打車的體驗上來看,確實操作很流暢,體驗很好,但其實從技術(shù)上或者產(chǎn)品體驗上來說,兩者的差距是很難拉開的。
所以,說到燒錢,快的既然在進軍帝都市場,當然是一點也吝嗇的。許多帝都的朋友都有跟我說,快的的人直接在公車站等地方派發(fā)30元一張的打車現(xiàn)金券。我去一個公司拜訪的時候還在一個辦公桌上見到幾張這種現(xiàn)金券,就cosplay成了人民幣的樣子。這也是嘀嘀和快的在推廣上的區(qū)別,快的的推廣比較接地氣,這種招兒快的在上海和杭州也一直在用。
打車應用說簡單一點是一個信息連接的工具,乘客找不到空車,空車在空跑耗油,打車應用把他們方便地鏈接到一起。但本質(zhì)上來說,打車應用其實更像是在構(gòu)建一個智能交通網(wǎng)。最簡單的一步是把空車和乘客鏈接起來,但接下來可以按每輛車或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資源的合理分配。例如有個空車到了交車時間,想要搭一個同方向的乘客,此時他就可以只接這個方向的單,甚至可以過濾乘客目的地,只接到某個地區(qū)的乘客。
當然了,對于司機來說既然有選擇權(quán),那對于乘客來說當然也得有。司機可以選擇方向、地點等,而乘客也可以構(gòu)建對司機的印象并進行評分。例如講話語氣很不客氣的、開車開得很急躁很危險的、長得很難看覺得影響市容的,可以給個低分或者評論一下,形成了評分體系,師傅們當然也就有了分數(shù)的級別。到時候乘客下單可以要求只到某個分數(shù)以上的司機派單,嗯,那司機們當然就要好好地關(guān)注自己的服務質(zhì)量了。
在此基礎上,由于乘客叫單的時候就知道了始發(fā)地和目的地,打車應用可以接入地圖實時路況,引導司機避開堵車路段。這方面打車應用做得還是一般,在我打車的過程中,打車應用不但沒有在司機打到車之后停止接收呼叫,而且也沒有導航?jīng)]有提醒。有時候司機不清楚目的地具體位置,還是得靠乘客用地圖導航。當然,也可以有更多其他的方法改善打車應用的體驗。
這張網(wǎng)絡通過打車應用建立并完善起來,對于打車這一個民眾使用率高的領(lǐng)域,有很明顯的改進效率的作用。而對于巨頭們的戰(zhàn)爭,就像我一個朋友說的,我們當然是樂享其成。畢竟只有競爭之下,他們才會更加著意地去改善自己的產(chǎn)品。
在帝都的返回深圳的那天早上,為了及時返回參加下午的活動,我訂的飛機是8:30起飛的,而我住的酒店距離機場比較遠,而且位置很隱秘,位于四道口路中段的小路里。我不到六點就從酒店出門了,那個時間里面的小路是不可能有的士的。如果是以前,我就不得不步行很遠,從里面走到外面的大路邊打車。但如今我只需要拿出微信叫車,很快就有了師傅回應,并一直開進來到酒店門口接人。
這個行業(yè)真的很神奇。